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01、申请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3.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4.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5.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02、限项要求
1.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申请。
3.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海外优青项目。
03、政策保障
1.高起点聘任岗位
♦聘任为事业编制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聘为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三级岗)。
2.优渥的薪酬待遇
♦具有竞争力的薪酬。
♦首个聘期享受学校提供的特殊岗位津贴。
♦极具购买力的住房补贴、安家费。
♦推荐申报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陇原人才服务卡”,享受甘肃省提供的安家补贴。
3.有力的科研支撑
♦在国家资助经费的基础上,学校提供充足的配套科研启动费(实行灵活的经费管理机制,可向无工资收入人员支出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
♦学校每年提供至少1个博士研究生、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
♦在人才引进、博士后选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博士后招聘数量不限。
4.全方位生活保障
♦三所三甲附属医院,畅通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绿色通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附属幼儿园、小学、中学,拥有优质的子女基础教育资源。
♦可租住学校人才周转公寓,拎包入住,配套齐全。
♦人才办、学院提供一对一“配送式”暖心服务。
5.未入选的,积极推荐申报甘肃省有关人才项目,入选后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科研经费支持。
04、申报材料
1.将个人简历发送至学院联系人电子邮箱,并抄送至人才办(rcb@lzu.edu.cn)邮箱,邮件主题格式为:姓名+二级学科+申报海外优青。简历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籍贯、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
2.学院向学校推荐人选,申请人与学校达成申报意向后,将有专人联系开展后续工作。
05、联系方式
1.学院
学院联系方式明细表(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2.人才办
联系人:霍达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人才办高层次人才发展办公室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915759
邮箱:rcb@lzu.edu.cn
关于我们
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是丝路重镇、黄河明珠、瓜果之乡,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中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
兰州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重地。
名家云集立德树人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248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聘)23人,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人员7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神农青年英才3人。
兰州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创造了化学“一门九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一流学科引领发展
学校现有2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3个学科门类,是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之一。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微信客服赵老师 :15201695861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高层次教师招聘网
公众号(云腾智讯人才引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