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始于对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与战略布局。2017年,正式获批国家发改委的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018年,联合腾讯云共建深大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开启校企协同育人新篇章;2019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落户深大,些里程碑式成果为学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助深厚积累和独特优势,2025年4月21日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算力平台等平台的支撑,联合深圳市区政府与腾讯、华为、中兴、商汤科技、云飞励天、优必选等人工智能领域优势企业共建高水平人工智能学科。根据U.S.News专业排行,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科位列全球第47位。
在此积淀之上,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紧密契合大湾区产业蓬勃需求依托深圳大学整合全校优势资源重点建设,成为战略性前沿学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政策指引下,学院锚定打造人工智能领域教育与科研高地的目标,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为使命,稳步前行。
此刻,我们向全球青年才俊发出邀请!欢迎依托深圳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申报2025年新增批次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要知道,世上大部分人找工作都是
从“不妨一试”到“非你不可”的
01项目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5年实施新增批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02申报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9月15日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以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
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03支持条件
l薪酬待遇支持
特聘教授(海外优青)
1.综合待遇115万起,科研配套500万元起。
2.团队成员配套:学校配备至少1名专任教师+1名专职研究人员,可不限名额博士后,研究生指标予以倾斜。
综合待遇包括综合年薪+鹏城孔雀绩效奖励,其中鹏城孔雀绩效奖励A档60万元/年、B档36万元/年、C档24万元/年,共发放3年。
*以上为参考区间,具体薪资待遇可一对一咨询。
l福利保障支持
1.住房政策:可申请租住校内周转房,租金优惠。符合条件者,可以享受深圳市人才房政策,具体以政府最终发布为准。
2.教育配套: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下辖4所中学、4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有效保障教职工子女就学。
3.医疗保健:享受深圳市政府人才保健服务;深圳大学有25家附属/教学医院,可为教职工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4.员工关怀:学校提供体育专项经费,校内运动设施免费使用;年度健康体检;就餐补贴;学校提供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
5.税收优惠: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和深圳市“鹏城优才卡”,享受广东省及深圳市提供的人才安居、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的一站式人才配套服务。
6.湾区优势:享受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便利的出入境移民政策。
04方向需求
1)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所:
面向产业级需求,提炼内容生成与决策支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贯通模型-数据-业务闭环,构建可迁移、可落地的智能基础理论。重点突破异构算力下大模型最优调度、跨模态生成误差可控理论、提示微调泛化边界、多智能体协作内容一致性理论,生成式索引与语义查询、端云协同AIGC隐私计算、可解释生成诊断、鲁棒合成数据增强等。
2)具身智能研究所:
致力于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融合技术、环境交互与场景理解技术:视觉-语言-动作跨模态对齐与推理技术;机器人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与任务规划技术;复杂环境下的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技术;机器人行为模仿学习与人机协作技术;具身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与安全性评估技术;开放世界中的持续学习与泛化能力提升技术;具身智能系统的伦理规范与安全标准框架;具身智能系统在医疗、健康、工业、国防等复杂场景的应用。
3)计算机视觉研究所:
深耕深度学习、多模态大模型、视觉知识表示与学习、融合小波等经典信号处理理论的神经网络架构与模块设计,并将上述理论应用于物体检测与分割,人脸识别、表情、年龄等属性识别、抑郁与性格等情感分析,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扩散模型的人脸合成,人脸、文本、声音等多种模态的互相生成与统一表征,以及各种医学影像智能分析。
4)科学智能研究所:
专注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神经科学、医学等跨学科研究和协同创新。利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方法和算法,结合大规模并行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解决包括生物组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类脑计算等前沿交叉学科问题及其应用。
5)智能感知与交互系统研究所:
主要研究多模态传感数据处理,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感知、控制等人工智能算法,人机协同交互智能。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机器人智能交互等多领域的交叉研究,面向大湾区企业发展需求,将大学的基础科研与大湾区工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05学院亮点
人才优势:学院汇聚了一批国内外顶尖人才,构建起强大的师资阵容,由数位院士专家组成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团队全职教职工超8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学院士1名,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名,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5人、国家青年人才2人,省市级高端人才25人。
战略咨询委员会
平台支撑: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构建“需求牵引、突破关键、百花齐放”的科研体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鼓励自由探索创新,实现科研与产业转化闭环。同时,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强大平台,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算力平台,与腾讯云共建产业学院,为科研创新、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学科方向:学院以创新的学科布局,构建起全面的本硕博一体化专业体系。学科方向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以及AI在电子、医学、空间等多领域的应用。本科专业如IEEE荣誉班(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硕士和博士阶段多个专业方向,含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向,紧密结合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研究空间。
成果丰硕:近7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6项,其中重点项目19项,到账科研经费2.7亿元,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包括全国产大数据一体机、RSP大数据分析平台、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基因大数据压缩存储及标准化、基于物联网的健康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工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及应用、人脸识别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伶荔中文大语言模型等。
06申报方式
有意向报名者请发送简历(点击查看),请【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邮件标题请标注“海外优青+姓名”,简历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等。学院将有专人“一对一”协助进行项目申报。联系电话:+86-755-26946884。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微信客服赵老师 :15201695861
更多招聘信息请关注高层次教师招聘网
公众号(云腾智讯人才引进网)